周五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的2023年3月大豆期約報收15.0950美元/蒲,比一周前上漲0.2%。美灣2月船期的1號黃大豆現貨平均報價為每蒲16.22美元,比一周前上漲0.2%。CBOT的3月豆粕報每短噸473.50美元,比一周前上漲2.1%;3月豆油期貨報收每磅60.62美分,比一周前下跌2.2%;泛歐交易所5月油菜籽期約報收540.50歐元/噸,比一周前上漲0.8%;洲際交易所3月油菜籽報收807.70加元/噸,比一周前下跌0.6%;阿根廷上河大豆FOB現貨報價為每噸615美元(含33%出口稅),比一周前上漲0.2%。
宏觀因素繼續主宰全球資產定價
在2023年第一期報告里,我們曾用“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來勾勒今年市場主要變量,其中包括美國利率是否在5%見頂,中國經濟增長是否突破5%,地緣政治危機是否導致更多武裝沖突,巴西大豆產量是否超過1.5億噸,這些因素很大程度上決定芝加哥大豆能否連續第五年上漲,是否能在15美元之上站穩。從首月全球市場表現來看,美聯儲貨幣政策轉向、中國疫情后經濟重啟,全球地緣政治緊張加劇等宏觀因素仍然是左右全球股市、匯市、債市以及大宗商品市場的關鍵推手。
首先來看美國。2022年美聯儲七次加息,將基準利率從3月份的接近零水平提高到4.25%-4.5%的范圍。這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最激進的一輪加息。上周四美國商務部稱,美國2022年第四季度GDP年化增長率為2.9%,高于經濟學家預期的2.6%,但是低于第三季度的3.2%。此外美國勞動市場數據依然保持強勁,意味著美聯儲有可能繼續保持鷹派基調。此前美聯儲官員多次表示今年需要把基準基金利率提升至5%以上,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強調有必要在一段時間內保持高利率。但是市場共識更為鴿派。隨著美國通脹放緩,交易員們預計美聯儲下周三將加息25基點,之后會再加息一次,然后將停止加息。美國基準利率將在6月份達到4.91%的峰值,然后在今年12月份降至4.47%。盡管越來越多投資者期待美國經濟軟著陸(即在不出現經濟衰退的情況下控制通脹),但是考慮到貨幣政策的滯后遲效應,美國經濟仍有過度緊縮風險。凱投宏觀經濟學家安德魯·亨特認為,美國利率飆升的滯后影響將在今年上半年導致美國經濟出現溫和衰退。市場將密切關注2月1日美聯儲新聞發布會,以了解美聯儲本輪加息周期何時達峰以及峰值是否超過5%。
在中國,繼2022年底快速調整疫情防控政策后,中國經濟增長以及商品需求前景的上行沖動更為澎湃。中國疾控中心在1月25日表示,中國新冠感染可能已經達峰,重癥病例較本月初峰值下降了72%,每日新冠死亡人數較峰值下降79%。中國文旅部數據顯示,春節假期里國內旅游達到3.08億人次,同比增長23%以上,旅行社和相關服務行業的銷售額同比增長1.3倍,恢復到2019年的80%以上。高盛集團認為中國經濟完全重新開放的真正影響尚未在大宗商品中充分定價。該投行認為中國經濟和邊境的重新開放將提振幾種商品的需求,其中包括原油、大豆、天然氣和工業金屬。盡管價格已經出現反彈,但是當前價格遠未體現重新開放包含的看漲預期,特別是如果國際旅行繼續開放的話。目前國際機構普遍預期今年中國經濟增長將略低于5%,如果中國經濟增長超過5%,將對中國需求主導的大宗商品構成額外支持。
2023年全球地緣政治沖突依然熱點不斷危機四伏。俄烏沖突已經持續11個月,目前看不到任何和平解決的希望。上周美國、德國以及加拿大等國宣布將向烏克蘭提供最先進的坦克,標志著俄烏沖突面臨升級和擴大到整個歐洲的風險。與此同時,某些西方國家有可能從俄烏沖突模式中得到鼓勵而試圖不斷在臺灣問題上升級挑釁。周五(1月27日)媒體報道稱,美國空中機動指揮部負責人,空軍四星上將麥克·米尼汗在發給11萬名屬下的備忘錄稱,他的直覺認為美國將在2025年和中國開戰。周日(1月29日)美國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新任主席邁克·麥考爾表示,美國與中國因臺灣發生沖突的幾率'非常高'。如果美臺勾連挑釁導致局部航運中斷甚至有限武力沖突,觸發制裁與反制裁對抗,將導致全球許多商品的貿易流受到嚴重擾亂。
阿根廷降雨意味著產量不會更糟,南美豐產預期遏制豆價上漲空間繼上周末降雨后,本周阿根廷一些地區又迎來降雨。美國商品氣象集團稱,周四夜間布宜諾斯艾利斯北部、康多巴省南部和圣塔菲省西南部出現降雨,阿根廷南部和西部可能在下周三之前出現降雨。雖然未來15天的剩下時間里降雨可能有限,但是東北地區只有不足15%的玉米和大豆農田將面臨短期干旱的壓力。
布宜諾斯艾利斯谷物交易所周四稱,最近幾天阿根廷中部地區的降雨阻止了大豆作物狀況惡化。阿根廷大豆播種完成99%,優良率為7%,高于上海走的3%,低于去年同期的36%。差劣率為54%,低于一周前的60%,但是遠高于去年同期的22%。
南美作物專家邁克爾·科爾多涅博士1月23日將2022/23年度阿根廷大豆產量預期調低200萬噸,至3900萬噸。作為對比,美國農業部當前預期為4550萬噸。巴拉圭大豆產量預期調低100萬噸,至900萬噸,和美國農業部預期持平。巴西大豆產量預期維持不變,為1.51億噸。美國農業部預期值為1.53億噸。
盡管近期降雨有助于大豆狀況改善,但是這很可能只是阻止產量變得更糟,而不會讓產量變得更高。11月、12月和1月大部分時間的干旱已經導致大豆作物受到無法逆轉的損害。不過本年度巴西產量大幅提高,有助于緩解阿根廷產量任何下降的沖擊。
芝加哥農業資源公司總裁丹·巴斯上周剛結束巴西的實地考察工作,他發現大豆長勢很好,產量有望達到創紀錄的1.54億噸,比美國農業部當前預測高出100萬噸,比上年產量大幅增加18%。雖然南里奧格蘭德州的天氣非常干燥,但是巴西北半部的天氣很好。該公司預計頭號產區馬托格羅索州的大豆單產為每英畝60.3蒲,比巴西國家商品供應公司(CONAB)目前的預測高出8蒲/英畝。但馬托格羅索州和周邊各州的單產增加將足以抵消南部地區的任何單產損失。未來幾周巴西將開始向全球大量供應大豆,這可能意味著大豆價格很難在15.20美分以上長期停留,除非中國需求出現異常增長。
美國大豆出口需求保持強勁,壓榨低于預期
美國農業部周度出口銷售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1月19日當周,美國大豆凈銷售量為127.5萬噸,高于市場預測區間60萬至126萬噸的高端。其中對中國銷售106.9萬噸。本年度迄今美國大豆出口銷售總量為4654萬噸,同比增加5.4%,上周同比提高5.3%;對華大豆銷售總量(已裝船和未裝船的銷售量)為2824萬噸,同比提高11.1%,上周同比提高9.7%。此外,周三美國私人出口商報告對未知目的地售出13萬噸大豆,2022/23年度交付,周四報告對中國銷售10.6萬噸大豆,2023/24年度交付。
美國全國油籽加工行業協會(NOPA)的數據顯示,2022年12月份NOPA會員壓榨1.77505億蒲大豆,低于11月份的1.79184億蒲,也低于2021年12月份的1.86438億蒲。報告出臺前分析師們平均預期為1.829億蒲。
2022年中國從美國和巴西的大豆進口量下降
海關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從巴西和美國的大豆進口減少,從烏拉圭進口增加。2022年中國大豆進口總量為9108萬噸,同比降低5.6%,因為壓榨利潤低迷,全球價格高企,年初需求減弱。2022年中國從巴西進口大豆5440萬噸,同比降低6%;從美國進口2900萬噸,同比降低10%。去年初巴西的干旱限制了供應,并提高了全球價格。隨后美國密西西比河的低水位導致物流困難,令美國放慢對中國的大豆出口。去年烏拉圭對中國的大豆出口量為179萬噸,較2021年的86.6萬噸翻倍;從阿根廷的進口量變化不大,仍為365萬噸。
荷蘭合作銀行預計,由于中國國內豆粕庫存處于歷史低位,加上中國經濟重新開放有助于提振肉類等商品的需求,這將支持中國大豆需求增長。但是考慮到中國養殖業大幅降低了豆粕在飼料配方的比例,未來中國大豆進口難有大幅提高。荷蘭合作銀行預計到2025年中國大豆進口量可能減少到8700萬噸,到2030年時進一步降至8400萬噸。
周日(1月29日)中國農業部數據顯示,2022年12月底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接近4400萬頭,為正常保有量4100萬頭的107%。
美國春播前景
標普全球商品觀察周二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美國農戶將種植8800萬英畝大豆。如果預測成為現實,將比上年的8630萬英畝提高170萬英畝或2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