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中國大豆壓榨開工率降至2年來同期最低水平,僅為3萬噸,節前一周壓榨量為100萬噸。隨著節后復工,以及大豆到港,市場預計油廠開工將逐步恢復。
至1月28日,巴西2022-23年度大豆收獲完成5.2%,落后于去年同期的11.6%。Conab監測到馬托格羅索州進度為16.3%,暴雨使得農民無法收獲大豆,同時影響后續玉米播種。
1月份,巴西大豆出口總量接近88萬噸,低于去年同期的250萬噸。全球對巴西油籽的需求下降,同時2022-23年度作物收獲進展緩慢,也影響了出口裝運。
由于面臨國內供應減少,阿根廷在1月份增加了對巴西大豆的采購,已有30-40萬噸巴西大豆成交,并在2-3月裝運。阿根廷本國大豆壓榨產能較高,貿易商認為2023年阿根廷將采購大約200萬噸巴西大豆,而過去幾年采購量均未超過30萬噸。阿根廷與巴西大豆主產州之一的南里奧格蘭德州接壤,也可從南馬托格羅索州通過河流運輸大豆。另外已有3家貿易商通過巴西帕拉納州的Santarem港口向阿根廷出口大豆。
隨著阿根廷大豆-美元機制在12月底結束,農民銷售下降,阿根廷大豆壓榨行業轉向鄰國采購原料,用以履行豆油出口合同。而相較于巴西,巴拉圭大豆同樣具有價格優勢,且運費更低。
USDA FAS已將阿根廷2022-23年度(4月-3月)大豆出口下調至過去二十余年來的最低水平,僅為125萬噸,遠低于美國農業部官方380萬噸和去年550萬噸的出口量。而該國進口預計為600萬噸,同比增加200萬噸。同時,USDA FAS認為阿根廷當季大豆產量為3600萬噸。
布宜諾斯艾利斯谷物交易所(Bage)數據顯示,阿根廷2022-23年度大豆種植面積1620萬公頃,同比減少10萬公頃。過去兩周的降雨覆蓋了大部分農區,大豆生長已連續第二周改善,目前優良率為12%,但依然低于去年同期的38%。但Bage表示,近期的降雨無法挽回早播大豆的損失,約有30%的作物受影響。
1月25日當周,阿根廷大豆出口僅1.05萬噸,是11月中旬以來的最低水平。2022-23年度累計出口銷售39.27萬噸,去年同期為41.72萬噸。
1月26日當周,中國采購美國當季大豆78.24萬噸,累計采購2022-23年度美國大豆2902萬噸。同時,當周新增一船2023-24年度大豆采購,累計成交新作大豆28.5萬噸。
其他油料作物
受馬盤棕油走弱影響,節后DCE棕櫚油期貨連續3天下滑。而國內棕櫚油庫存約為100萬噸左右,是3年來最高,采購積極性不高。季節性消費淡季也抑制了部分需求,引發DCE期貨下跌。
2月1日-15日,印尼毛棕油參考價下降4個百分點至879.31美元/噸,因此毛棕油出口稅從之前的74美元降至52美元/噸,出口專項稅也從上一期的95美元,降至90美元/噸。
歐盟在2022-23年度(7月-6月)的前7個月從烏克蘭進口了大量的葵花籽,促進了歐盟本土壓榨,葵籽油供應過剩,因此歐洲增加了葵籽油的出口。7月-1月的葵籽油出口量達到創紀錄的65.9萬噸,同比翻一番,接近2021-22全年72.7萬噸的總出口量。
歐盟葵籽油出口增加,給烏克蘭在中東和亞洲市場的份額帶來壓力,特別是印度,由于歐盟產品更低的物流成本和價格優勢,印度成為歐盟葵籽油最大目的地。但對于中國市場,烏克蘭和俄羅斯產地的葵籽油占主導,且中國正在逐步恢復采購烏克蘭產品。
至2月1日,有20.1%的阿根廷向日葵已脫粒,單產1.52噸/公頃。向日葵優良率當周為16%,低于去年同期的38%,但較前一周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