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重利好的疊加下,棕櫚油在11月的第一個交易日收出一根大陽線,終于突破了此前一個多星期的振蕩區間。筆者認為這個大陽線很可能意味著棕櫚油將重新開啟漲勢。
10月29日,俄羅斯國防部稱,烏方在英國專家的參與下對黑海艦隊船只和參與糧食走廊安全的民用船只進行襲擊,俄方已無限期暫停執行關于從烏克蘭港口出口農產品的協議。
俄烏雙方均是農產品出口大國,尤其是烏克蘭的葵花籽油在國際油脂貿易中占有重要比重。據美國農業部2021年的數據,烏克蘭葵花籽油占全球產量33%,出口量占50%,而葵花籽油占全球植物油貿易量的12%。如果烏克蘭葵花籽油被暫停出口,那么對全球油脂市場影響巨大。
2月下旬俄烏沖突爆發,全球油脂價格大幅走強。7月中旬在聯合國和土耳其的調解下,俄烏達成烏農產品出口協議。筆者認為本次烏克蘭農產品出口暫停事件是棕櫚油向上突破的主要原因之一。
氣象預報顯示,從10月開始東南亞進入雨季,部分產區迎來暴雨和洪水。雨季的來臨將導致棕櫚樹收割中斷并損及棕櫚油的產量。
根據南部半島棕櫚油壓榨商協會(SPPOMA)最新發布的數據,10 月 1—25 日,馬來西亞棕櫚油產量環比下降 1.81%。最終是否減產還需看馬來西亞棕櫚油局(MPOB)將于11月10日公布的報告。從歷史統計來看,馬來西亞棕櫚油大概率會在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2月進入減產周期。
自9月底以來,美國中地區干旱導致密西西比河水位大幅下降,并進而影響美國大豆從主產區運往港口。美國農業部數據顯示,截至10月27日,本年度(始于9月1日)美國大豆出口檢驗量累計為1020萬噸,同比下降9.5%。
受此影響,我國從美國進口大豆也將延遲到港。根據最新船期預測,10月和11月進口大豆到港量為550萬噸和850萬噸,分別較10月初的預測減少30萬噸和25萬噸。延遲到港的大豆將于12月大量到港,預測12月進口大豆到港量將達到1000萬噸,較10月初預測增加140萬噸。因此,在11月份大豆及其下游產品仍然供應偏緊。
抗議者封鎖通往港口的道路,巴西大豆出口不暢在美國大豆出口受阻之際,近期巴西大豆出口也出現問題。近期舉行的巴西總統大選前總統盧拉以微弱優勢獲勝,而現總統波索納羅的支持者在巴西各地舉行抗議。其中有抗議者封鎖通往巴納拉瓜港的道路,巴納拉瓜港是巴西第二大糧食出口港,這或影響巴西大豆的出口。全球大豆最大的兩個出口國均出現出口受阻的情況,這勢必引發豆類和油脂類市場做多熱情。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棕櫚油有望向上突破前段時間的振蕩區間,開啟新一輪上漲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