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筆者也反復提醒,12月份小麥市場價格將會成為一個向下的變盤點,但到春節前后下跌的幅度不會很大,大的風險點會在3月份出現,目前來看判斷基本正確,只是加速下跌的風險提前到了2月下旬。
隨著小麥市場價格持續下跌并失守3200元/噸重要關口,目前多數區域已有跌破3100元/噸的跡象。包括面粉加工企業在內的整個市場主體對小麥的后市多數已是極度看空,甚至之前非常樂觀的貿易商群體心態都接近崩潰,那么連續下跌的小麥什么時候能止跌企穩呢?小麥的底部在哪里呢?
01
小麥市場價格短期底部隱現
筆者認為小麥經過2月下旬的連續下跌后,目前風險已得以一定程度的釋放,短期和階段性底部即將出現。其底部區域位置面粉加工企業應該圍繞著3100元/噸左右,基層收購糧點(出庫)大概率會圍繞著3000-3050元/噸這個區域。
之所以這么認為,筆者并非只是簡單的拍腦門臆想,而是結合消費市場的回暖預期以及與小麥市場價格聯動性極強的玉米市場價格而分析的。因為自從21年小麥大批量進入飼用用途后,小麥已不再是從前的小麥了,我們對小麥市場價格的走勢分析理應考慮到各大糧食品種的聯動效應。
1、疫情結束后消費回暖預期明確
疫情結束后,擴內需成為政策面的焦點。隨著社會經濟生活走向正常軌跡,消費回暖的預期已經是非常明確了。我們從身邊不難可以看到,包括旅游、餐飲、大中學校的集團性消費又恢復正常了,部分領域甚至出現了爆發點,那么這對面粉乃至其副產品的消費將是一個良好的預期。
2、玉米市場價格將是小麥市場價格的支撐點
就小麥對玉米的替代價差而言,單純從價值角度來說,150-200元/噸都屬于合理,但從替代降成本的角度來說,多數飼料企業會在價差100-150元/噸時激發替代意愿,價差越小,其替代數量將會越大。這也就意味著連續下跌后的小麥目前已接近或是說即將接近大量替代的價差范圍。
以當前小麥存量較大的河南和安徽地區來說,目前15個水分的玉米凈糧裝車價在2860-2880元/噸一線,按替代價差,基層糧點或是儲備企業以及渠道庫存的出庫價應該至少是2960元/噸,結合小麥的水分和安全毒素因素,3000元/噸直至3030元/噸也是具備大量替代價值的。那么這是不是意味著小麥又將可以進入飼用環節,其消費環節將不再是面粉加工企業獨輪驅動,甚至這對面粉加工企業來說,也再次構成了挑戰。
3、玉米市場價格趨穩將是大概率的
有的朋友或許會問,如果玉米后市下跌會不會使得與小麥的價差再次拉開并擴大,確實這是個問題。但我們根據近期玉米的走勢以及區域存量來分析,至少在新季小麥登場前,河南和安徽地區玉米再次下跌的概率并不會太大。理由如下:
首先從當前玉米市場價格的角度來說,目前的玉米市場價格無論是東北還是華北和黃淮地區,都是非常接近種植成本線的,疊加渠道庫存的成本,尤其是目前存量最大的東北地區,短期內并沒有拋售的壓力和認輸的動機。而華北地區和黃淮地區,自22年新產玉米登場以來,其消耗量很大,目前的存量甚至都難以滿足區域內的消費需求,因此也不存在所謂的拋售壓力。同時整個市場需求恢復的預期正處于兌現的過程中。
由此筆者認為玉米市場價格短期將會趨于穩定,至少在23年新季小麥登場前不會有多少向下的空間了。這也就間接封閉了小麥的短期繼續下跌空間,并夯實了小麥的短期底部。
02
當前小麥的操作策略
如果筆者分析的小麥市場價格的短期底部有機會成為可能,那么對于當前小麥的正確操作策略是什么呢?
首先我們必須明確短期底部這個詞,因為影響小麥中長期走勢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天氣因素。23年小麥的種植面積擴大是沒有什么疑問的,但其面積的擴大多數集中在淮河以南非小麥主產區,受極端天氣的影響因素很大。而淮河以北高品質小麥區的種植面積增加幅度有限,之前的冬旱和凍害又對單產有一定的影響。那么綜合以上因素,小麥后市的供需局面也應該是一目了然。
因此對于當前小麥的操作策略,筆者以為,對于高品質的小麥當前如果有機會出具可以適度降低頭寸,底部區域出現后可以繼續選擇高品質的小麥從投機天氣的角度出發少量建倉。而對那些品質一般的非面粉加工企業喜好的小麥還是以繼續出具為宜,底部區域如果一定想建頭寸的話,還是需要像拿著開弦的手榴彈一樣,快進快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