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MPOB報告公布,12月馬棕整體減產幅度小于往期,報告無明顯利多指引,國內油脂進一步走低,截至1月10日收盤,豆油主力跌1.89%、棕櫚油主力跌3.06%、菜油主力跌1.92%;自年初至今,豆棕菜油分別累計下跌4.47%、6.62%、5.92%。
自元旦后油脂板塊就階段性走弱,近日為何再度下跌?
“近期,油脂板塊呈現先揚后抑的走勢,前期上漲的原因一方面是隨著疫情防控措施的優化,市場看好后期的餐飲消費復蘇,另一方面是印尼政府宣布1月份開始收緊棕櫚油出口規則,按照新規,配套系數將從1:8縮減到1:6,即出口額度為國內銷售量的6倍。并從2月起將生物柴油強制摻混比例從目前的30%提高到35%,給棕櫚油及相關油脂帶來支撐?!蔽髂掀谪浻椭土戏治鰩燑S婷告訴期貨日報記者,進入1月份,油脂在前期振蕩區間高位又再度回落,月初受到原油價格大幅回落和人民幣持續走強的影響,國內油脂期貨開始轉跌。加上本周臨近春節,油脂節前備貨基本結束,而油脂的需求仍舊偏弱,國內三大油脂價格再度走軟。
美爾雅期貨油脂油料分析師張翠萍也認為,此前隨著國內疫情管控政策優化,市場對國內終端需求恢復預期的交易帶動油脂反彈至振蕩區間上沿。然而近期國內偏弱的需求現實、市場對新年度經濟衰退的擔憂、原油回落等打壓下,油脂再度承壓走弱。隨著美聯儲12月會議紀要及經濟就業數據的相繼公布,市場對美聯儲加息步伐放緩的預期增加,美元指數回落,人民幣升值。不過,目前通脹放緩程度仍未達到美聯儲預期,市場對2023年經濟衰退擔憂不減,加之人民幣升值對進口依賴度較高品種的成本壓制,因此目前尚未看到宏觀面的明顯支撐。
此外,徽商期貨油脂油料分析師郭文偉也表示,近期四川省儲發布菜籽油輪換公告,將在1、2月份出庫1.8萬噸菜籽油,但受疫情影響,國內小包裝消費出現旺季不旺,提貨量不及往年的情況,并且豆油呈供應寬松預期,國內棕櫚油庫存高企,這也導致油脂板塊共振回落。
郭文偉認為,在油脂供需結構寬松預期背景下,短期油脂板塊延續弱勢回調,不過1、2月份棕櫚油季節性減產和阿根廷大豆減產兌現擔憂影響回調節奏,對油脂下方仍有支撐。
“對于油脂,我認為需求恢復是大方向,但過程會有多次反復,行情也將隨著這個過程漲跌起伏。距離春節還有時間,不排除下游最后一波備貨,在真正常態化生活到來前,油脂整體大概率維持寬幅振蕩的格局?!睆埓淦颊f。
出口需求疲軟將讓馬棕庫存高企持續
“昨日的MPOB報告整體利空。馬棕12月產量環比減3.68%至162萬噸,出口環比減3.48%至147萬噸,期末庫存繼續回落至219萬噸,環比減4.09%,但絕對水平高于近五年均值217萬噸,產量減幅不及預期以及出口轉弱程度超預期,減弱市場對后期供應收緊的擔憂?!睎|興期貨農產品分析師陳哲表示,長期來看,棕櫚油產地減產情況有所改善,去年馬棕全年產量1845萬噸,同比去年增1.98%,期末庫存也恢復至五年均值以上,同比增36%。鑒于去年高產季表現略好于前年,馬棕產量暫持樂觀態度,但由于天氣不確定、勞工短缺雖有改善但未完全填補空缺,恢復程度有待進一步觀察。
張翠萍分析稱,整體來看,雖然馬棕延續降庫,但產量不盡如人意。去年11—12月降幅分別為7.33%和3.68%,尤其是12月降幅嚴重低于往年同期均值。照此下去,減產季降幅的持續縮窄或減緩甚至扭轉后續庫存的走低趨勢。
獨立檢驗公司Amspec Agri周二發布的數據顯示,馬來西亞1月1—10日棕櫚油產品出口量為235529噸,較上月同期大幅下滑50.97%,馬棕出口需求疲軟。此外,印度溶劑萃取商協會(SEA)周一敦促政府將精煉棕櫚液油進口關稅從目前的12.5%提高至20%,以抑制廉價進口,保護國內煉油商。對此,黃婷表示,最近兩個月印度精煉棕櫚液油的進口急劇增加,已達到40萬噸的水平,如果這個措施落地,將不利于馬來和印尼的棕櫚油出口需求。
“如果1—2月延續12月的減產幅度,疊加出口下降,馬棕庫存將繼續高企。不過,季節性減產并未結束,SPPOMA數據顯示1月1—5日馬棕產量環比下降15%,延續季節性減產趨勢,因此減產擔憂對棕櫚油下方仍有支撐?!惫膫フf。
陳哲認為,短期來看,產地供應邊際收緊帶來一定支撐。第一季度產量將出現季節性疲軟,尤其2月是馬棕產量低點。此外,印尼為確保國內供應充足,已顯露收緊出口的跡象。國內庫存壓力較大,基差已轉為貼水,因前期有買足量1—2月船期,同時正處消費淡季的棕櫚油去庫能力也有限,預計高庫存情況還將持續一段時間。
菜油供應緊缺格局改善已是明局
菜油方面,據郭文偉介紹,目前國內采已采購加菜籽400萬噸,從11月開始菜籽有序到港,庫存逐步增加保障了油廠壓榨。截至1月8日,菜籽庫存達到38.8萬噸,同比增加88%。近期臨近春節,油廠開機有所下降,且節前小包裝油備貨,菜油庫存仍持續低位。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四川省市兩級率先進行儲備輪換,總量在15000噸以上,菜油供應進一步改善,使得此前三大油脂中供應問題最突出的菜油供需茅盾緩解?!睆埓淦佳a充說。
在陳哲看來,菜油的空配屬性較強。一方面,全球菜籽產量顯著改善,盡管加拿大增產程度以及出口供應可能不及預期,但澳大利亞超預期豐產格局將作有效補充;另一方面,國內菜油供應緊缺格局改善已是明局,菜籽一季度到港預計充足,且菜油進口利潤也大幅修復,后期菜油將從庫存回落狀態轉為逐漸建庫,大方向逢高沽偏空看待。
豆油后期延續累庫趨勢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相對于菜棕,豆油的供需基本維持在一個動態平衡中,庫存在80萬噸左右波動。張翠萍告訴記者,豆油的產地故事仍未結束,南美天氣始終擾動市場,這導致美豆及國內豆粕走勢略強于豆油。
據郭文偉介紹,從11月份美國進口大豆到港恢復后,港口大豆庫存累庫,油廠開機高企,豆油產量持續高位。不過,恰逢節前備貨與疫情高峰后的反彈消費,成交量激增,豆油庫存未顯著累庫。但受疫情影響,以豆油為主的小包裝油備貨需求不及往年,豆油庫存沒有出現季節性下降,且節前備貨結束,1、2月進口大豆采購到港正常,保障豆油產量供應,后期豆油延續累庫趨勢。
“此外,南美大豆擴種,巴西主體大豆產區生長狀態正常,巴西大豆總產量仍將創紀錄。本年度阿根廷大豆播種進度慢,優良率較差,產區天氣不容樂觀,預計阿根廷大豆產量將有所調降,對豆類行情仍有支撐?!惫膫フf。
陳哲提示,豆油的成本端存在變數,需關注南美天量產量預期能否兌現。隨著防疫放開,去年國內表觀消費大幅縮減13%的情況預計會有明顯改善。因壓榨開機維持高位,國內庫存小幅回升至81.375萬噸,現貨壓力不大,基差在650—800元/噸的偏高水平。此外,2—5月的遠月采購有明顯放量,說明市場對后期消費轉好的預期比較認可,基差可能維穩或小幅走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