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晚稻最低收購價預案于2月28日如期結束,政策性稻谷輪出也將再次亮相。隨著國內稻谷供應壓力減輕,稻谷比價偏低的局面將逐步改觀,但稻米市場中期走勢仍然值得期待。
當前,陳稻輪出開始增多,大米需求逐步趨淡,供需得到初步改善,稻米市場繼續保持小幅波動,優質稻走勢相對偏強。隨著地方儲備稻谷輪出繼續增加,加上最低收購價稻谷出庫在即,預計短期仍有走弱可能,但中期走勢或仍可期待。
托市收購如期結束
政策拍賣即將啟動
中晚稻最低收購價預案于2月28日如期結束。2022年國內中晚稻生產在遭遇南方嚴重高溫干旱后仍取得豐收,總體產大于需。五個省份啟動了最低收購價預案,預計托市收購量比上年略有下降,總體可能超過1300萬噸。在稻谷產量比上年下降2%的情況下,可以推測,今年新稻市場的供應壓力要小于上年同期。
隨著稻谷最低收購價預案執行期結束,政策性稻谷輪出也將再次亮相,加上地方儲備稻谷輪出持續增加,預計短期稻谷供應量也將持續增加,市場有走弱的可能。由于當前稻谷比價偏低,而稻谷市場供應壓力又小于上年同期,預計政策性稻谷的拍賣成交情況將會好于上年。特別是上年南方中晚稻減產較多,供應壓力相對較小,預計成交情況相對會更好。
春耕備耕陸續展開
早稻種植意向較高
目前,稻谷產區春耕備耕工作已陸續展開,早稻育秧工作也陸續開始。截至2月底,全國早稻育秧已過一成,進度快于上年同期。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推動南方省份發展多熟制糧食生產,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發展再生稻”,南方各地對早秈稻種植高度重視,很多省份已開始提前發動,加之上年早稻市場行情相對較好,種植效益不錯,農戶種植早秈稻的熱情相對較高。
農情調度顯示,廣東省今年種植早稻1303萬畝,同比增加6萬畝。海南省早稻計劃播種面積164萬畝,目前已完成播種面積96.65萬畝,比上年同期增加4.57萬畝。湖北省計劃種植早稻191.1萬畝,同比增加1.6萬畝。安徽省春播意向面積1306萬畝,其中早稻面積257.5萬畝,均穩定在上年水平。湖南省計劃播種早稻1800萬畝,目前已將任務分解到市州,落實到縣鄉、村組,74個早稻生產重點縣落實1350萬畝集中育秧。江西1800萬畝早稻春耕作業全面展開,今年江西省早稻種子總量整體供應充裕,種子企業早稻種子備種比上年增長超過25%。廣西早稻種子市場供應量達2617.7萬公斤,占應需用種量的169.15%。
大米需求進入淡季
稻米市場小幅波動
隨著陳稻輪出逐步增加,市場供需得到改善,加上大米需求逐步趨淡,稻米市場小幅波動,有逐步趨弱跡象,但近期優質稻表現相對偏強。2月28日,黑龍江哈爾濱長粒粳稻收購價3340元/噸,周環比上漲20元/噸;龍江長粒粳稻收購價3160元/噸,周環比上漲120元/噸,圓粒粳稻收購價2700元/噸,下跌60元/噸;佳木斯長粒粳稻收購價3300元/噸,周環比上漲20元/噸,圓粒粳稻收購價2700元/噸,持平;雞西圓粒粳稻收購價2620元/噸,圓粒粳米出廠價3570元/噸,長粒粳稻收購價3300元/噸,長粒粳米出廠價4500元/噸,周環比均持平。河南中晚秈稻收購均價為2570元/噸,周環比上漲20元/噸。湖北中晚秈稻收購均價2700元/噸,周環比下跌14元/噸;中晚秈米出廠均價4057元/噸,下跌5元/噸;“豐兩優”中晚秈稻收購價2860元/噸,“豐兩優”中晚秈米出廠價3900元/噸,均持平。安徽普通中晚秈稻收購價2680元/噸,普通中晚秈米出廠價3640元/噸,周環比均持平。江西普通中晚稻收購價2660元/噸,普通晚秈米出廠價3850元/噸,“黃華占”稻收購價2900元/噸,“黃華占”米出廠價4260元/噸,周環比均持平。湖南中晚秈稻收購價2760元/噸,中晚秈米出廠價3800元/噸,“黃華占”稻收購價2900元/噸,“黃華占”米出廠價4100元/噸,周環比均持平。浙江杭州糧油市場黑龍江產優質晚粳米5720元/噸,安徽產普通晚粳米4420元/噸,優質晚秈米5200元/噸,周環比均持平;普通晚秈米4920元/噸,江蘇產優質晚粳米4460元/噸,均下跌20元/噸。福建中晚秈米平均批發價4530元/噸,粳米5040元/噸,周環比均持平。
印度或將限制出口
國際米價可能上漲
印度政府人士日前表示,印度不打算取消對碎米出口的禁令,也不打算削減白大米出口關稅20%。盡管印度上年對大米征收了20%的出口關稅,大米出口并未放緩,2022年印度大米出口增長3.5%,達到創紀錄的2226萬噸,遠超其他四大出口國(泰國、越南、巴基斯坦和美國)的出口總和。中國是印度碎米的最大買家,2022年進口量為201.9萬噸,占我國碎米進口量的57%,占我國全年大米進口總量的32.6%。
上周,泰國大米FOB出口價(5%破碎率,下同)474美元/噸,周環比下跌7美元/噸;越南大米460美元/噸,下跌5美元/噸;印度大米442美元/噸,持平;巴基斯坦大米475美元/噸,上漲5美元/噸。經過連續下跌后,國際大米價格繼續下跌動力減弱,有企穩反彈要求。若后期印度繼續實施大米出口限制,可能再次推高國際大米價格,我國大米進口預計將出現較大降幅。
供應壓力持續化解
稻米后市值得期待
經過上年的大幅變動,國內稻谷價格在三大糧食品種中罕見墊底,但稻米比價偏低并非稻米市場下跌,而是因為稻米價格與小麥、玉米相比漲幅較小。隨著供應形勢不斷變化,我國稻谷供應壓力持續減輕。
新稻供應壓力減輕。2022年我國稻谷產量為20850萬噸,比上年減產435萬噸,下降2%。其中,早稻增產10.6萬噸,中晚稻減產445萬噸左右。當年最低收購價稻谷比上年少收購100多萬噸。初步判斷,當前中晚稻供應同比減少300萬噸左右。新稻供應壓力下降,是春節后國內稻米市場走勢相對較強的主要原因。
陳稻壓力快速釋放。在新稻供應壓力下降的同時,陳稻庫存壓力快速減輕。雖然上年最低收購價稻谷拍賣成交創下歷史新低,不到70萬噸,但上年超期儲存稻谷定向銷售給飼料企業的數量也創下紀錄,達到近3000萬噸。2020年至2022年定向銷售稻谷累計成交已超5000萬噸,我國托市稻谷庫存壓力得到較快釋放。今年預計將銷售定向稻谷1800萬噸,若全部實現,托市稻谷庫存量將較2020年減少一半以上。
大米進口壓力可能下降。2022年我國進口大米達到619萬噸的歷史天量,也對國內稻米市場構成一定沖擊。隨著國際大米自上年三季度以來持續上漲,國際大米價格上漲幅度明顯高于國內,國內外價差大幅縮小,大米進口動力減弱。當前國際大米價格同比偏高的局面仍未改變,若第一大米出口國印度繼續限制大米出口,國際大米后期仍有可能居高不下,甚至再創近期新高,預計今年國內大米進口可能會出現較大幅度下降,進口大米對國內稻米市場的沖擊將會減弱。
隨著國內稻谷供應壓力的減輕,以及稻米替代需求的增加,預計我國稻谷比價偏低的局面也將逐步得到改觀,雖然短期國內稻谷輪出增加,市場仍需謹慎,但中期走勢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