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2023年2月13日發布的中央1號文件更是提出了全力抓好農業生產,確保全國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斤以上的目標。
建設高標準農田,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糧食安全生產、糧食豐收離不開耕地質量。黨的十八大以來,無論是江南水鄉,還是其它種糧產區,各地在加大政策對耕地的保護力度,加大財政對高效農田建設的投入,科學規劃整合土地資源優勢上花了大力氣,大大提升了耕地的產出質量,取得了相當的效應。據農業農村部農田建設管理司有關負責人介紹,到2022年底,全國建成10億畝高標準農田,占我國19.18億畝耕地的一半以上,為我國糧食連年豐收奠定了基礎。
建設高標準農田,增強機制增加投入同步走?!袄卫问刈∈藘|畝耕地紅線,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這不僅需要科學規劃,更需在機制、投入等方面共同發力,確保高標準農田建設穩步推進。從農業農村部農田建設管理司發布的數據看,今年將繼續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新建4500萬畝、改造提升3500萬畝。要完成這一目標,除了相關部門要按照定好的任務,從財力、人力、物力等方面加強機制,嚴格按照《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2021—2030年)》,著力解決高標準農田設施不配套、工程老化、工程建設標準低等問題,進一步提高農田基礎設施和耕地地力水平,才能為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創造更多有利條件。
建設高標準農田,更需數量與質量齊頭并進。事實證明,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不僅能大大提高耕地的糧食產出,還能為農業綜合能力提升贏得更為廣闊的空間。在高標準農田建設數量上要嚴格按照要求,品質上更要堅持以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為導向,堅持以農田科技化、智慧化、多元化為標準。如蘇州御亭現代農業產業園在高標準農田建設上秉承“像規劃城市一樣規劃農田建設,像呵護孩子一樣保護農田”的發展理念,經過堅持不懈努力,高效農田盛產優質糧,產業園也形成了集生產、銷售、管理、觀光為一體的現代農業新業態。數量和質量并重,方能更好統籌高標準農田建設的綜合能力,實現耕地高質量建設、高效率回報。
對高標準建設的農田,養護更不能滯后。各地應對高標準農田建設全程實行動態監測監管指導,多方提升高標準農田種與養的關系,方能讓高標準農田增產增收,牢牢夯實糧食安全根基,讓我們的飯碗端得穩、端得好。
來源:中華糧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