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小麥價格的回漲,玉米也有了動靜。
進入3月后,玉米迎來了“開門跌”,但是跌了沒幾天,回調的范圍開始慢慢增多,當前山東及東北玉米均呈現出漲跌互現的格局。雖然總體仍然是跌多漲少,但是這樣的局面對于3月份的玉米來說,并不一定是壞事。
為什么這么說呢?
首先,當前是3月初,玉米的賣壓仍然是存在的,尤其部分地區潮糧仍有集中上量的風險。但是這時候玉米的區域分化已變得十分明顯,而在這種漲跌互現的格局中,相鄰地區的行情往往就會受到影響。
例如,當玉米下跌時,鄰近區域出現上漲回調,也會使得附近的行情價格得到提振。
第二,雖然3月的玉米有集中上量的風險,但同樣3月份也是貿易商出手的最后時機。
從去年玉米收獲開始,基層惜售,貿易商觀望情緒也較濃,所以購銷一度偏慢。但是到了這個時候,該出手就得出手了,但凡還想做玉米生意的如果再不出手后面可就沒機會了。
而這個時候玉米價格出現了漲跌互現,當這種局面持續時間稍長的時候,很容易令貿易商認價,進而入市積極性增高,對玉米形成支撐。
第三,對比去年的行情,基本已持平。
隨著玉米價格不斷震蕩,當前的價格與去年同期幾乎接近,或者略微稍高,但這其中有種植成本的原因。
而當前生豬市場的走勢是要好于去年同期的,豬價低點已前置,3月雖然豬價仍然處于成本線以下,但相較于去年已明顯好了很多,這也使得玉米的看跌情緒有所收斂。
而在玉米的這種漲跌互現中,其“頂”“底”也隱約若現。
那么,玉米的“頂”和“底”在哪兒呢?
籠統地看,3月份玉米的頂部空間并不高,主要有兩個限制參考:
一是整體仍然是供強需弱,下游消費恢復緩慢,對價格提振有限。
玉米雖然有需求缺口,但是并不是集中體現的,而是分散在不同的階段。當前下游消費并沒有明顯增長,飼料方面,雖然豬價提振,但近日市場情緒有所回落,屠企逢低入庫后近日也開始有壓價的動作。雖然二次育肥仍然存在,但是熱度也比2月底時有所縮減,再加上豆粕價格持續回調,飼料需求并不強勁。
而深加工開機略有回升,但下游淀粉、造紙等需求未有提振,所以也難掀起太大風浪。
消費不振,僅靠著一腔情緒難以支撐價格上漲。
二是小麥價格出現止跌回調,但是后續再繼續上漲的壓力很大,這意味著當前小麥價格基本限制了玉米的上行空間。
當前小麥價格落在1.55-1.57元/斤左右,而為了保障小麥不大面積流入飼用,其與玉米的價差就要至少維持在200元/噸,那么由此也大至可以推斷出玉米階段性的頂點來。
那么玉米的“底”又在哪里呢?
從當前市場來看,余糧所剩較少的地區其底部價格正在顯現,原因是余糧不多,而今年渠道庫存普遍不高,補庫需求啟動頻繁,支撐著玉米價格難再大跌。
而余糧剩余較多的地區由于賣壓顯現,可能仍有進一步下跌的空間,但總體幅度也不會太大。
接下來玉米行情將進入一個快速波動震蕩的階段,也是市場供需、買賣博弈以及補庫需求等激烈碰撞的時期,不過在玉米的“頂”“底”逐漸顯現后,所謂的波動大概率也只是在頂底范圍內。而震蕩過后,玉米新的價格平衡將逐漸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