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四季度至今,菜粕和菜油基差回落,說明在此期間國內菜粕、菜油的現貨供應明顯回升,而期價受市場預期或相關品種的影響表現堅挺。另外,菜油與豆油、棕櫚油價差持續走弱,也說明菜油供需相對豆油和棕櫚油偏弱。
在國外菜籽產量恢復和國內進口增加的大背景下,我國菜系供應穩步增加,國內菜粕和菜油庫存繼續回升概率較大,2022年四季度以來,菜粕和菜油基差回落也充分反映了這一趨勢。另外,當前豆類和棕櫚油供需對比并不清晰,而菜系供需趨向寬松相對明確,疊加美元反彈和原油價格階段下跌的偏空宏觀環境,近期菜油表現或依然偏弱,菜粕繼續跟隨豆粕和美豆高位振蕩的概率較大。
我國菜籽進口量(單位:噸)
近年來,我國菜籽進口仍集中于加拿大,而菜粕和菜油的進口來源地主要有加拿大、阿聯酋、俄羅斯等國家。在歐盟、加拿大、俄羅斯、澳大利亞等油菜籽主產國(地區)增產的背景下,2022/2023年度全球菜籽供需趨向寬松。其中,加拿大菜籽產量預計在1850萬噸左右,出口量將增加至880萬噸。加拿大谷物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2/2023年度第28周,加拿大菜籽累計出口465萬噸,同比增加近30%。然而,2022年10—12月,加拿大對我國菜籽出口量累計達163 萬噸。中國糧油商務網公布的數據顯示,預計2023年1—2月我國菜籽累計進口量將達100萬噸。因此,在國外菜籽產量恢復和貿易正常的條件下,預計后期我國菜系供應將穩步增加。據統計,截至2023年第7周,我國油廠進口菜籽庫存量為48.6萬噸,環比增加7.52%,同比增加129.25%。在進口菜籽到港量較高的背景下,預計后期我國油廠菜籽壓榨量也將處于高位,國內菜粕和菜油庫存繼續回升概率較大。
我國菜籽庫存量(單位:萬噸)
供需決定價格,價格結構往往也反映著供需變化。在國內菜籽、菜粕、菜油供應回升的背景下,菜粕基差自2022年10月中旬的高點1264元/噸持續回落,截至2023年2月21日,菜粕基差已降至179元/噸,降幅達85.84%。菜油基差自2022年11月中旬的高點3895元/噸持續回落,截至2023年2月21日,菜油基差已降至1079元/噸,降幅達72.3%。此輪菜粕和菜油基差回落主要是以現貨價格下跌實現的。在此期間,菜粕、菜油期價跌幅較小甚至走強,這說明菜粕、菜油的現貨供應是明顯回升的,而期貨價格受市場預期或相關品種的影響表現較為堅挺。
菜油基差走勢(單位:元/噸)
今年以來,菜油與豆油、棕櫚油價差持續走弱,這也表明菜油供需相對豆油、棕櫚油偏弱。菜油方面,除2022年11月以來我國菜籽進口量明顯增加外,菜油進口量環比也大幅增加。數據顯示,2022年11—12月,我國累計進口菜油26.47萬噸,較9—10月的12.72萬噸增加108%。此外,相關機構預計,2023年1—4月,我國菜油累計進口量將達73萬噸,同比增加102%。因此,在菜油供應回升明顯、南美天氣炒作和棕櫚油減產季的背景下,近期菜油與豆油、棕櫚油的價差或維持弱勢。
豆粕和菜粕價差方面,今年以來,豆粕與菜粕價差有所回落,但是仍處于高位。從供需結構來看,國內菜粕供應回升趨勢明確,但是后期將逐步進入水產養殖旺季,菜粕需求預期增加,而豆粕受生豬養殖利潤較差的影響需求預期不好,故豆粕和菜粕價差有所回落。從價格波動特征來看,豆粕是成本驅動型品種,豆粕期價走勢緊跟美豆,而菜粕期貨價格緊跟豆粕,在美豆維持高位振蕩的背景下,國內豆粕和菜粕價格波動也不大。因此,近期豆粕和菜粕價差仍維持在較高水平。
油脂油料是宏觀屬性較強的農產品,尤其是豆油、棕櫚油、菜油三大油脂,與原油價格走勢表現出較強的一致性,而與美元表現出較強的負相關性。由于美國1 月經濟和通脹數據超預期,近期美國經濟表現較好,短期內美元延續反彈概率較大。原油則在海外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美國原油持續累庫及美元走強的影響下呈現區間走弱態勢,近期外圍宏觀環境或繼續利空油脂油料(包括菜系)市場。
豆類方面,盡管巴西中北部產區降水偏多阻礙了大豆收割進程,南里奧格蘭德州干旱使得巴西大豆產量存在下調的預期,阿根廷的干旱導致大豆產量繼續下調概率較大,但是巴西大豆產量仍將創紀錄,而新季美豆種植面積預期增加,豆類市場矛盾尚未形成“一邊倒”,近期美豆或繼續維持高位振蕩,國內豆油上破9000元/噸阻力線的難度增加。
棕櫚油方面,棕櫚油仍處于減產季,印尼DMO新政、印尼生柴B35落地及2月以來馬棕出口好轉等因素使得棕油表現較強,豆棕、菜棕價差收窄,但是3月起棕櫚油將進入增產季,本年度馬來西亞和印尼棕櫚油增產概率較大,而國內棕櫚油庫存較高、豆油和菜油庫存預期增加,短期豆油、棕櫚油和菜油維持區間運行的概率較大。其中,菜油表現或依然偏弱。